这样组织幼儿园一日活动,让孩子秒变“乖宝宝”

来源:亿童学前教育 2017-03-28

  每天,幼师要面对30个左右的孩子,不同的孩子有着相异的个性和能力,如何让他们在幼儿园有秩序地学习和生活?面对活泼好动、不听指令的孩子,怎样做才是有效的组织方式?

图01.jpg

  “都别说话了!我看谁还说话?XX,你别说话了!”

  开展幼儿园活动(www.yitong.com)时,这种方法机械甚至粗暴,老师累坏了也搞不定孩子。而且,发脾气只能证明老师无计可施了。

  幼儿在3-6岁属于“具体形象思维”, 他完全以自己的身体和动作为中心,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去认识事物,意识不到自己的思想可能与别人不同,因而不能从客观的、他人的立场去认识事物。所以,老师单纯靠说教的方法是不聪明、也是不专业的。

  皮亚杰在阐述儿童游戏发展的三个阶段时,指出2-7岁是象征性游戏发展阶段,事实也正是如此,幼儿园的孩子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象征性游戏,除了幼儿园表演区以外,阅读区、幼儿园建构区等都有象征性游戏的痕迹。

图02.jpg

  因此,老师们要结合孩子的兴趣和行为表现,创造象征性游戏的情景,使生活环节多一些趣味性。想要更好地开展一日生活活动,您不妨试试以下方法:

  1.“大门开开” —— 早餐前

  早餐前,小朋友会陆续洗完手准备进餐,也会有些刚进门的小朋友,此时玩一个“大门开开”的游戏非常合适。简单介绍一下玩法:

  儿歌:“金锁银锁咔嚓一锁(动作:两个手交叉握好),大门开开进不来,二门开开进不来,三门……小门开开我进来(五个手指依次打开),见到了我的好朋友。”

  儿歌后面 “见到了我的好朋友”,可以进行创造性改编,改为幼儿的乳名,如“见到了我的好乐乐”。此时,小朋友们可以将名字换为刚进班里,或刚洗完手过来入座的小朋友。

图03.jpg

  2.“刷卡通过” —— 盥洗

  孩子都爱玩水,而盥洗室就成了他们的天堂,有些孩子都喝完两杯水了,可有些孩子却还在水池里玩得正开心。

  老师可以担当起“刷卡机”的角色,伸出手和洗过手的小朋友轻轻碰一下,意为“刷卡”。这样有很多的好处:

  碰到手的时候可以检查孩子们袖子是不是放下来了,手上的洗手液泡沫有没有冲干净。

  渗透序数概念,老师可以说“第一名,XXX,第二名,XXX……

  提醒幼儿接下来要做的事,比如”第一名,乐乐,请你去喝水。

  这样做还有一个更大的好处,那就是还没完成洗手的孩子听到老师表扬其他的小朋友,就不会再“忘我”地玩水了。

  一个小游戏,让老师们不用再一直提醒孩子们“洗手的时候不要玩水”,“XX,快点洗”……是不是很赞啊!

图04.jpg

  3.“捉老鼠” —— 过楼道

  老师要和孩子讲明白规则,即在楼道的时候要“轻声慢步,不跑不跳”。因为这是公共空间,如果在楼道走路的时候太吵,会影响其他班级里的老师和小朋友。

  在这个共识之下,再通过一些小游戏帮助孩子们养成这个行为习惯。比如,带孩子们在楼道里假装小花猫去捉老鼠,而且提醒他们,“我们得悄悄的,不然老鼠都被我们吓跑了。”

  4.“偷枕头”—— 午睡

  午睡前,老师可以给孩子们创设一个情景——大意是我是一个好累好累的人,好想睡觉,可是我没有枕头,我要去找小脑袋没有躺在枕头上、眼睛没有闭上的小朋友,悄悄去偷他的枕头。

  这样一来,小朋友们不再一个个支撑着脑袋看来看去,而是把自己的脑袋牢牢地“黏”在枕头上。

  等他们乖乖躺好,把小手放到被子里,再闭好眼睛时,老师可以去找几个小朋友拽他们的枕头,当看到孩子们“誓死不从”的劲儿,真是好玩极了。然后,大多数孩子便都开开心心地睡着了。

图05.jpg

  5.“指针在说话” —— 乱哄哄

  每个班都会有“群情激愤”的躁动时刻,这个时候,除了选择以更大的声音“压制”外,还有一个办法——反其道而行。老师用正常音量开个头,吸引一部分小朋友注意后,然后用很小很小的声音说话,“引诱”所有孩子们安静下来听。

  老师可以用一些安静的小游戏,如手指游戏,“指针说,滴答滴答……”,或者“请用一个拉锁把你的小嘴巴拉得严严的,我要看看哪个小嘴巴没有拉严。”然后,老师可以逗他们笑,或者轻轻地咯吱他们。你越让他们发声,他们反而越会安静下来。

  总之,对付乱哄哄的原则是——“以静制动”。

  6.“记得付钱” —— 喝水

  有的小朋友不爱喝水,也可以设置一个游戏情景——我要卖水了,一杯水一块钱,今天我要赚够30块钱(假设班里有30个孩子)才能回家,要求小朋友必须给钱才能喝到水(小朋友们会假装拍一下你的手,意为付钱)。

  这时候,你会发现孩子为了让你多赚点钱,恨不得把所有的水都喝了。

图06.jpg

  7.“叮叮咚咚” —— 集合

  饭后散步或者幼儿园户外活动结束的时候,孩子们玩得太尽兴了,久久不愿集合回活动室,老师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商量一个暗号,只要说了这个暗号,就是要回班了。

  如一位老师班里的暗号是“叮叮叮,咚咚咚,小二班的孩子们回班了!”这是孩子们自己想出来的,所以他们对这个暗号有认同感,绝对服从。每次老师这样说的时候,他们都觉得好好玩,乖乖来找老师。

  8.“芝麻关门” —— 回班

  需要向走廊的柜子里放东西或结束户外活动的时候,也有孩子拖拖拉拉、不爱回班,在走廊自顾自地玩起来。此时,老师可以说“芝麻关门啦!”然后慢慢地倒数十个数,数一个数,把门闭合一点点,直到门完全关上。

  其实这个过程也可以让孩子了解数字的其他功能,知道数字除了用来计数以外,随着数字的减少,数字与门的闭合之间还会产生某种关联。

  温馨提示:老师的目的是让孩子集中注意力做完事情回教室,而不是催促孩子赶快完成,老师要留给孩子充分的时间,保证在数字数完前,孩子们都能开开心心地回来。

  • 全部评论

您还可以输入200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