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见人不爱打招呼?其实TA并没有错

来源:亿童 2019-06-18

星期天,妈妈带着3岁的佩佩出去,一上电梯就碰到了几位邻居,妈妈热情地和他们寒暄,并暗暗地捏了捏佩佩的小手,示意她招呼叔叔阿姨。佩佩却两眼紧盯着地上,丝毫没有反应,妈妈忍不住了:“乖,快问叔叔阿姨好!”佩佩紧闭着小嘴,仿佛没听见似的。妈妈有些难为情,她弄不明白,女儿活泼外向、伶牙俐齿,跟小朋友玩得也不错,可为什么见了长辈不打招呼呢?

 1.gif

宝宝心里话

电梯里有好几个人,我怎么打招呼呀?妈妈已经向他们问好了,为什么还要我说?我也不喜欢被妈妈逼着招呼别人。

2.jpg

 “见了长辈打招呼”这一礼貌信条,陪伴了好几代中国人的童年。带孩子出门或者家里来了客人,父母总会督促孩子:“乖,快问叔叔阿姨好!” 孩子要是甜甜地说一声:“叔叔、阿姨好!”家长就觉得特别长脸,这孩子真懂事,肯定人见人爱;可如果孩子一直紧闭着小嘴,扭扭捏捏不肯打招呼,有些家长就会觉得尴尬,难免会责怪孩子:“你这孩子怎么这么没礼貌?”

 很多家长认为,不打招呼就是典型的“没礼貌”和“不听话”,但其实深究孩子不打招呼的原因,与其说是孩子学会了叛逆,倒不如说是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

3.jpg

小课堂

当孩子意识到了亲疏有别,却没有对社交规范产生深刻的认识时,在和那些相对陌生的人见面时,自然很难表现得热情友善。在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不愿意积极地投入社交,恰恰是孩子长大了的一种表现。

在孩子练习社交的过程中,父母最大的问题在于:还没有教会孩子社交的规则,就要用成熟的社交标准来要求孩子。作为父母,当我们希望孩子友好而热情地对待他人时,我们就应当为这种友好和热情提供基本的保障。

 想要帮助孩子养成见面打招呼的礼貌习惯,父母要给孩子搭好梯子,具体可以尝试以下四个方法。

1.郑重的将孩子介绍给对方

 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当孩子萌生了自我意识以后,在很多场合,我们的确不能再将他仅仅看作一个孩子了,他是一个独立个体,他需要有一次郑重的介绍。孩子见到陌生人,父母需要在中间做简单的介绍,这是给孩子打招呼提供一个实际入口。没来由地就被要求喊“叔叔阿姨”,每个人都会不适应。细细想来,我们欠孩子许多次正式的双方引见。

 4.jpg

 2.让孩子选择喜欢的“打招呼”方式

 假如你的孩子特别不愿意开口,那就另辟蹊径。告诉孩子,社交性问好的形式有很多,友好地看着对方的眼睛、微笑、握手、寒暄等等都行。你可以鼓励孩子先选择最简单的方式:点头。如果孩子做到了,一定要表扬:“你会跟别人点头了,妈妈真为你高兴。点头也是向别人问好的一种方式,以后长大了,咱们还能学会其他的方式呢!”

 5.jpg

 对很多孩子来说,不打招呼并不是因为不懂礼貌,而更多的是因为突如其来的社交需求而措手不及,以至于显得有些窘迫。这时如果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自然能让他感觉舒服很多。

 3.不妨让孩子来说“再见”

 每个人对陌生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感,大部分成年人都有过社交上的退避心理,更何况是孩子。我们与人问好,下一阶段自然就是交流,对于交流内容和感受的不确定性,会更加刺激孩子不愿意打招呼。但是告别就不会出现这个问题,因为“说再见”之后就分别了。如果在见面之初,孩子非常不愿意打招呼,出于礼貌的考虑,我们不妨先替孩子接过话茬,最后再请孩子道别就好。

 6.jpg

 4.不要硬碰硬地强迫孩子问好

 一些家长怕丢面子,孩子不打招呼时非要强迫他,不管是沉默等待还是当面数落,其实都是一种强迫。“羞愧”是孩子此时最直接的感受,而大人们也觉得尴尬。正确的方法其实是跟孩子站在一起,而非逼孩子就范。你可以跟对方解释:“他并不是怕生,他只是需要一点时间来熟悉和准备。也许再过一会,他就准备好了。”然后就不要再把关注点集中在孩子身上,而是和对方继续你们之间原本的谈话。

 7.jpg

家长总会为孩子的正确行为做各种预先假设,却忽视了正确的行为需要正确的引导和适当的基础做铺垫;我们一直在教育孩子“怎么做是对的”,可总是淡忘了向孩子解释“为什么要这样做”;我们总是着眼于那些良好的行为,却选择性无视了那些催生良好行为的心理土壤。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有意识地通过讲故事、做练习等方式帮助孩子理解正确社交行为的意义和具体方法,如此一来,他们将能更加自如地面对陌生人。

在故事《新邻居安迪》中,安迪礼貌地问好并乐于帮助他人的行为,为它赢得了尊重和友谊;通过这样的故事,能够引导孩子真正理解良好社交行为的内涵,并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会社交礼仪。

 8.jpg

 

图片来源:亿童情商智商课程-图书课程(中班)

 其实,关于孩子打招呼这件事,父母大可不必上纲上线到没有礼貌的地步,这样反而会给孩子造成更重的心理负担。我们不应该做提醒孩子“嘿,该打招呼了!”的那个教官,而应做引导他自然而然打出招呼的向导,为他搭建起主动、积极参与社交的心理桥梁。

 

 

 

  • 全部评论

您还可以输入200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