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班不等于孩子的真兴趣

来源: 2015-07-28

有问卷调查显示:92.5%的教师认为在幼儿阶段,培养兴趣爱好最重要。身体健康、智力开发、学习知识和技能等其他内容依次排列在后。在向家长调查“是否让孩子上过一些兴趣班、特长班或实验班”时,有56.2%的家长表示上过,有33.3%的家长表示未上过。

可见,多数家长容易以个人意志代替幼儿意愿,由此加重了幼儿的学习负担。教师和家长的理念差异,兴趣班的各种争议都实实在在地存在于幼儿的生活中,兴趣与兴趣班的异同也需要再次被区分。

兴趣是动态过程

幼儿的兴趣发展处于较低的水平,学龄前儿童的无意注意、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有意注意和抽象思维的能力较低。他们感兴趣的多是直观形象的材料、生动的故事、快乐的游戏及他们最近发展区内的工作。幼儿的兴趣是广泛的,是不稳定的,幼儿的兴趣很可能并不是真正的喜爱,而是一种新鲜感的触动。

幼儿的这种好奇驱动个体主动接近当前的新鲜事物,他们有思考与探究的欲望,这就推动了认知过程的有效进行。当这种认知的欲望得到良好的反馈,可能会不断加强,进而转化为行动,发展为兴趣。这个过程不是一个短暂的瞬间,而是需要长期积累的动态过程。

兴趣来自不断探究

幼儿的兴趣不是随意就能够建立的,家长、教师吸引幼儿的注意,引起的多数都是幼儿的不随意注意,而真正的兴趣则是幼儿的随意注意,是幼儿自发地、全身心地投入他想要解决的问题。

许多家长和教师都持一种观点,幼儿长时间坚持某件事,就能够产生兴趣。对这种观点,需持谨慎态度。当幼儿表现出感兴趣的时候,可能是为了获取奖赏、逃避惩罚;也可能是没有提供给幼儿更有意义、更有发展价值的活动方式,幼儿只能对这种活动产生兴趣;当然,也不排除幼儿做这项活动时间久了,找到了乐趣,也就真正产生了兴趣的情况。

面对这些不确定的发展方向,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才是幼儿真正的兴趣。幼儿真正的兴趣不是不停变换关注点,好奇并不等于兴趣,兴趣也不总是愉快的。兴趣是一种主动的深沉的对外在活动的投入,可能表现出宁静、专注、紧张甚至焦虑。

兴趣班易发生灌输式教学

从目前兴趣班的设置上看,偏重于家长带着幼儿去学习英语、音乐、舞蹈等,幼儿或喜欢或讨厌或无所谓,这些所谓的兴趣班,基本上都是成型的学科,并用各种成熟的教学方法,对幼儿进行灌输式教学,幼儿基本上倾听、反复练习就可以获得成果,看不到幼儿自己的探究与沉醉其中。

从兴趣班占用幼儿的时间上看,一般幼儿每周在兴趣班待一小时左右,根据个人要求,也有或多或少的区别。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而且是限制的时间内,幼儿能完成自己的探究吗?有的幼儿会同时上好几个兴趣班,兴趣班之间的相互转换,也让幼儿很迷茫,他们很容易抱着应付的心态,只顾着顺从,不去思考。

【科学探究】

兴趣班的选择要尊重幼儿

电视剧《虎妈猫爸》中,大人各执一词,都想给孩子自己认为最好的教育,这一点本无可厚非,但当每个人都要按自己的想法去教育孩子的时候,却忘了孩子也是一个有思想、有意识的个体。

在为幼儿选择兴趣班的过程中,既要关注幼儿的个性,也要尊重幼儿的选择。在琳琅满目的兴趣班中,家长的理性抉择应起到最重要的作用。

选择导向:幼儿的个性

幼儿是独立的个体,不是每个幼儿都要成为“爱因斯坦”。中国有句古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家长们把幼儿的兴趣限制在兴趣班中,让三百六十行,变成了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等单调的几行,这既不符合社会发展,又耽误了自己的孩子。

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独特想法,对这个世界充满着好奇,对新鲜事物的热爱远超于家长所能想象的程度。想要培养幼儿的兴趣,放开幼儿的手,支持幼儿的探索,发扬他们的个性,就能培养他们的兴趣,不让兴趣班束缚住幼儿开阔的眼界,让他们走出自己的道路。

选择权利:在幼儿的手中

兴趣需要合理的激发与培养,不是强制性的填鸭式灌输。培养兴趣在于生活中给予幼儿宽松的环境,探索他感兴趣的事物,而不是把幼儿关在小教室里面,老师教给他。放开幼儿的手脚,让他去做喜欢做的事情,教师只做一个兴趣的引导者,而非指导者。

关注幼儿各项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在恰当的时间做恰当的引导。家长要尊重幼儿的兴趣,减少对幼儿的干预。培养幼儿的兴趣,在于多观察幼儿,寻找幼儿真正的兴趣,不能一味地借助外在刺激引起幼儿的注意。

依靠刺激容易养成幼儿对探索的依赖,使幼儿的心智活动停留于好奇的表层,没有更深一步的探究,影响幼儿理智与责任感的形成。且由于刺激会不断改变,易形成幼儿对事物浅尝辄止的坏习惯。

幼儿的稳定兴趣在学前期很难形成。学前期儿童易对新鲜事物产生兴趣,儿童稳定兴趣的形成一般要到小学高年级甚至更晚,幼儿就是在不断地探索新事物的过程中全面成长的。

鼓励幼儿自己去探索,不打击幼儿的自信心,只要幼儿喜欢,他就会保持下去,家长大可不必如此担忧。

选择项目:美好的生活

在这里并不是说只有选择与生活有关的项目才是正确的,而是在学习幼儿感兴趣的音乐、美术等科目的时候,也要关注到我们美好的生活。有些家长忽视自己的能力,认为只有带着孩子上兴趣班,让孩子规规矩矩地坐在小椅子上听老师讲课,才是真正的学习,对生活中周遭的环境反而视而不见。

其实,与孩子一起利用水、阳光就能做些科学小试验,比如用镜子聚太阳光,点燃一根火柴;在水中放上铁和塑料,观察水的浮力,这些一样是学习。带孩子走进大自然,让他观察天气的变化、溪流的走向、认识各种动植物。

重视孩子的教育,无疑是最值得的投资,但不能一味地投资而忽视孩子的感受。既然是兴趣班,就一定要从兴趣出发,只要孩子有兴趣,就能自主学习,快乐地享受学习的乐趣。

选择判断:家长的理性

家长需理性分析兴趣班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不要逼迫幼儿去上兴趣班,逼迫只会使本来燃起的兴趣变得荡然无存。也不要盲目从众,跟随他人为幼儿选择兴趣班。在选择兴趣班的时候,将幼儿的意愿放在第一位,只有在幼儿喜欢的情况下,上兴趣班才会有意义。由于幼儿的注意力处于发展当中,有时即便是喜欢也很难坚持下去,这时家长需要给予幼儿心理上的支持,同幼儿商量共同继续或者选择放弃。

选择兴趣班不要过多过杂,以幼儿自由发展为前提,时刻牢记幼儿的成长,兴趣不是主体,能力的全面发展过程才是。

幼儿是独立的个体,不是家长实现理想的工具。面对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兴趣班,家长们要控制好自己的愿望,不要把自己的理想寄托在幼儿身上。幼儿有其独立发展的主动性,兴趣班的内容是否真正符合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兴趣班的学习是否会对幼儿产生影响,需要家长的理性判断与对幼儿的尊重。

  • 全部评论

您还可以输入200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