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盘点 | 2023年两会学前教育热点话题!

来源: 2023-03-15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于昨日闭幕

教育方面的提案

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随着国家全面放开“二孩”“三孩”

进一步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

是新时期学前教育发展的新课题

小编盘点了两会代表委员提出的

关于学前教育方面的热点提案和建议

邀请各位园长老师共同关注

唐景丽

建议优化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体系

针对当前教师培训内容和需求匹配度不高、培训成果与教育实践转化效果不佳等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沧州市第十六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唐景丽建议,优化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体系。

“建议根据教师不同发展阶段的群体特征,系统构建培训内容体系。”唐景丽代表建议,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应建立起调研机制,搭建网络调研平台,结合国家教育改革动态和区域教师专业发展现状,通过线上调研、实地问卷、座谈访谈等方式,将一线基层教师的培训需求,按照不同领域和层次整合归类,定期将需求信息传递给承担培训项目高校。另一方面,实施培训的高校制定培训课程方案时,在结合全国同层次教师的普遍需求上,再征询具体参训教师的个性需求,提高培训内容的精准度和丰富性。

她建议,在目前集中式偏重理论培训的基础上,增加实践培训和跟踪指导。遴选辖区优质中小学校作为实践培训基地,组织当地培训高校和实践培训基地结合成“理论+实践”训研共同体,形成真正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教研培训成果。

刘晓静

建议完善托育补贴和报销政策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人口出现了自1962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其中出生人口首次跌破1000万,人口自然增长率连续六年下降。

全国人大代表刘晓静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年轻人生育意愿不高。

她在走访调研中发现,一些地区从民生角度出发,建设了一批普惠型托育机构,有效解决了3岁以下婴幼儿托管照顾问题,但是目前很多普惠型托育机构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收费标准较高、群众的入园积极性较低等问题。为此,她建议加大对托育机构的政策扶持力度,尽快出台相关标准规范,促进普惠型托育机构健康发展。

陈小艳

建议幼儿园入园年龄低龄化

全国政协委员陈小艳拟提交的提案之一是关于加强幼儿园等托育机构的建设改革。

她注意到由于幼儿园规定三岁儿童才能入园,某种程度上制约了许多年轻的女性同胞,无法尽快参与到社会的生产生活当中,限制了个人能力的发挥。在广泛听取女性同胞的呼声后,陈小艳建议出台相关评估标准,在孩子能够基本自理的情况之下,不一定非要等到3岁入园,两岁或两岁半就能够入园了。

丁佐宏

建议第三胎孩子学前教育等全部免费

全国政协委员、月星集团董事局主席丁佐宏拟提交《关于鼓励年轻人生孩子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丁佐宏表示,鼓励年轻人生育,不仅事关个人,更需要家庭、社会和国家共同参与其中,让年轻一代“想生的都敢生”“敢生的都能生”。

国家层面要提供政策支撑保障,制定完善更多可操作的实施细则。比如,加大对幼儿园的建设力度,对0-5周岁学前家庭发放育儿补贴;对二胎、三胎家庭实行一次性生育奖励;为多子女家庭第二胎及以上的孩子提供教育补贴;对第三胎小孩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大学教育实行全免费政策。此外,加大对二胎三胎家庭父母双方的个税抵扣力度,减轻“养娃”家庭的负担。

 

陈玮

建议幼儿园实施全面性教育研发中国式教材

全国人大代表、九三学社衢州市委员会副主委、浙江省衢州市中医医院副院长陈玮拟提交《关于在幼儿园尽快实施全面性教育并研发中国式教材的建议》。她表示,全面性教育目的是使儿童和年轻人具备一定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从而确保其健康、福祉和尊严。

据陈玮了解,目前我国开展性教育的幼儿园较少,符合全面性教育理念的幼儿园更加稀少。大部分幼儿教师没有接受过专门的性教育培训,也很难找到国土化的性教育绘本。她建议,学校性教育从幼儿园就要开始,利用好幼儿园教育的关键窗口期,为幼儿未来的学习打好基础。

张志勇

建议出台公办幼儿园教师编制配备标准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国家高端智库教育国情调查中心主任、教授张志勇建议,我国义务教育学龄人口即将进入下降期,义务教育教师编制资源将由长期处于短缺紧张状态的“紧约束”,进入逐步过剩状态下的“软约束”,为国家出台公办幼儿园编制标准提供了战略机遇期。

国家应通过学前教育立法,进一步强化政府学前教育责任,加强制度建设,完善配套政策,尽快研制出台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标准,督促指导各地按国家编制标准合理配备幼儿教师,全面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质量学前教育。

柳茹

建议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应从儿童视角出发

北京市北海幼儿园党支部书记、园长柳茹建议,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应从儿童视角出发,力求以“支持人的长远发展”为目标,突破学段屏障,形成科学、有效的教育实践方案。第一,尊重儿童生长与发展规律;第二,鼓励孩子在一日生活中为幼小衔接做好准备;第三,幼小衔接要兼顾情绪情感、生活习惯、人际交往、学习品质、学习能力、基本经验多方面;第四,需要幼儿园、家庭、小学、社会共同努力,形成教育合力。

文章整合来源: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新京报

  • 全部评论

您还可以输入200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