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学校文化与课程建设 | 首届全国文化名校东湖微论坛
来源:亿童 2022-07-16
2022年7月15日,以“新时代学校文化与课程建设”为主题的首届全国文化名校东湖微论坛在武汉市东湖之滨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教育界的重要领导、知名教授、专家学者和校长们齐聚一堂,共同探索新时代学校文化与课程的建设之路。
首届全国文化名校·东湖微论坛现场
此次活动由华中师范大学培训中心与亿童教育装备研究院联合主办。原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曹志祥主任,中国教育报刊社编审、中国教育学会国际教育分会副理事长刘华蓉博士,湖北省委宣传部文明创建三处万春梅处长,华中师范大学培训中心王志彬主任、朱虹副主任,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郭元祥教授等多位专家、领导、名校长受邀出席并做专题分享。亿童教育装备研究院副院长靳金翠女士主持本次会议。
湖北省委宣传部文明创建三处万春梅处长致辞
华中师范大学培训中心王志彬主任(左)、亿童文教陈先新董事长(右)致辞
让我们走进此次盛会的现场,聆听独到见解,汲取宝贵经验,领略大咖风采!
专家文化引领
新时代文化课程建设之大咖观点
学校文化建设——立校之魂
曹志祥
学校是立德树人的场所,对学生的培养最终指向价值观的形成,思想的熏陶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以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文化建设的作用正是如此,学生行为方式的背后体现着一所学校的文化,它广泛存在于校园空间中,是思想的表达,行为的引领,又在建筑、装备、课程、制度中体现。
文化建设是有层次的。从“知”的层面,到行为能力的养成,再到可测量的素养和习惯,学校文化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需要积年累月的影响与浸润,外化于行,内化于心。同时,文化建设又与时代发展、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吻合。对学校而言,文化建设应以发展的眼光相待,目标明确、契合自身。
在学校文化的实践落地中,辨析文化的显性和隐性、传承和扬弃、个性和共性,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明确实践的方向和路径,平衡矛盾与需求,从教育理念出发,让文化走进校园、课程和活动,走进学生的头脑、思想和行为,不仅培养“知”的人,更要培养知道为何知的人。
曹志祥|原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办公室主任、高中处处长
新时代学校文化与课程建设的新视野
郭元祥
一切的学校文化建设都指向核心素养,即:人的发展问题。无论是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还是新课标的改革,都以学生的身心发展和个性发展为根本。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和“双减”政策,看似矛盾,其实都是同一个目标:培养有理想有担当的新时代有志青年。
创造学校课程新文化,让核心素养落地,应坚持育人导向,引导学生自主发展,构建学生作为“学习者”的整体形象。教育工作者不是把学生抛入知识的海洋,而是把知识带入学生的生命。学生作为实践主体,在与社会、自然、他人、文化的相遇中,构建价值观念,发展必备品格,提升关键能力,圆满和完善自我。
在践行课程与教学文化的创新中,提高课程的思想性和教学的教育性,促进核心素养导向的学习形态创新,突破关键能力发展的瓶颈,进行导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创新研究,推进“场学习”,开发教学资源等,都是学校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展开探索的路径。
郭元祥|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名校案例分享
新时代文化课程建设思考与实践
让校园成为汇聚美好事物的中心
卢志文
“文化”的本义有多种解读方式。作家梁晓声认为,文化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是一种无需提醒的自觉,是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是为别人着想的善良。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中师生共享并不断向后续传承的愿景、价值观和使命。
于一所学校而言,学校文化有如灵魂之于生命、思想之于人类,是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教育生活也无不受着其潜移默化的影响。没有两所一模一样的学校,学校文化也应体现学校组织自身的思考和独特表达。
集团化办学是当今学校的发展大势。翔宇集团在学校文化的建设路程中,将文化建设和制度建设并驾齐驱,制度为刚,文化立魂,以“办心目中的好学校”为理念,打造系列博物馆,实现教学资源的创建与整合,和课程建设的创新与变革。
卢志文|翔宇教育集团总校长,新教育研究院名誉院长
办一所有思想力量的学校
沈爱华
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始建于1958年。和谐的干群关系、紧密的师生交流、浓厚的研究氛围,都是渗透于学校各个角落的文化足迹。从初建到现在,历经几十年,跨越两个世纪,学校的环境已经焕然一新,文脉精神却很好地留存下来,氛围依旧。
对学校而言,环境和外观的改变是容易做到的,但精神内核的成长,则需要长期的思考和探索。在历史洪流中,教育思想要与时俱进,学校文化也要紧跟发展脚步,真正做到与时代同步,背后需要教育工作者对人才培养三问的常思,和对“以生为贵”原则的严格遵循。
办一所有思想力量的学校,是华师附小全校师生的共同愿景。通过多重途径打造和传递学校文化,校歌、吉祥物、宣言等都承载和凸显着文化理念。师生和家长通过学习、传播、产生和践行思想,共同体会和深化教育的力量,将“厚植爱国情怀,培育文化自信”落到实处。在推进教育改革和培养核心素养的新时代背景下,学校的核心素养就是学校文化的教育力。
沈爱华|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校长
对话与生成
思维火花碰撞,点亮文化课程建设之路
继专家理论引领和名校案例分享之后,刘华蓉博士在现场浓厚的学习交流氛围中强调:学校文化是一种价值追求,是一种精神和风格。学校文化建设要有根,不能虚;要有魂,有精气神;要有坚持,有继承;要讲整体性;要由专业人士来做。
襄阳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陈兴明主任认为,文化的建设不是闭门造车,学校管理者应走出去,了解更多优秀的学校案例,在构建学校文化体系的过程中,集师生智慧、家长参与、专家指导于一体,起而行之,践行落地。
现场的多位校长针对分享内容,就新老校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路、“双减”政策下学校文化与课程建设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实践路径提出深刻、细致的探讨话题,引发现场热烈讨论。
对话与生产现场剪影
至此,首届全国文化名校·东湖微论坛圆满落幕。
文化是民族之魂,课程是教学之本,学校文化是学校价值体系的内核,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实力的体现,二者紧密呼应,方能促进教育高效、优质、深远发展。
将学校文化和课程建设落到实处,走好高质量、可持续的教育发展之路,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与追求。
亿童公司自2008年成立以来,一直定位为中国基础教育装备行业的综合机构,坚守“创造优质教育,培育一代新人”的经营使命,秉持“以爱以真,育善育美,以人为本,止于至善”的核心价值观,全心全意服务每一所学校,致力于通过教育创新、设计创新、技术创新,为推动基础教育进步而不懈努力。目前,亿童公司的11类、73种教育装备,已被全国5万多所校园采用,文化建设服务也已惠及全国400多所校园。
未来,亿童教育装备研究院将继续努力,为全国各省、地市各级教育家、名校长和名师搭建交流对话平台,不断推进学校文化和课程的高品质建设,助力良好教育生态形成。
下一期,我们期待与您的相遇!东湖之滨,我们不见不散!
首届全国文化名校·东湖微论坛合影
注:此次活动严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所有人员持有效核酸检测证明与会

相关阅读
- ▪ 东湖论“见”,共探幼儿园内涵式发展之道 | 东湖微论坛 2023-03-14
- ▪ 抢“鲜”看!亿童文教精彩亮相北京图书订货会 2023-02-27
- ▪ 洪山区人大、区政协领导一行深入亿童开展调研 2023-02-23
- ▪ 第35届北京图书订货会即将召开,亿童期待与您相聚! 2023-02-07
- ▪ 实力担当!亿童产品喜获 “第六届湖北省教育装备展示交流会金奖产品” 2022-12-29
您还可以输入200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