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的思路与想法
来源: 2022-12-16
园本课程是什么
要厘清园本课程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关系,需要先正确理解“园本课程”本身。借用虞永平教授的定义,园本课程是指“以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为指导,以幼儿园现实的环境和条件为背景,以幼儿现实的需要为出发点,以幼儿园教师为主体构建的课程”。
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园本课程首先应当是规范的、合法的课程,也就是说园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必须符合有关幼儿园教育的法规政策的要求。而诸如《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法规政策本身是基于学前教育的原理和规律制定的,这也就意味着园本课程要遵循学前教育的科学规定。
其次,园本课程以幼儿园的教育资源和幼儿的现实需求为基础,与幼儿生活与经验紧密联系,具有一定的园所特色和生成性。
最后,园本课程的决策者、设计者和实施者主要都是教师,其开发是一个教师民主参与的过程。“园本课程不是外来的课程,而是在幼儿园内部逐渐生成起来的课程”,它天然地观照到了幼儿园的课程传统和现实条件,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总之,园本课程决不是简单的一所幼儿园拥有自己的课程,而是一所幼儿园建设出了最适宜自己的课程。相较于其他课程,这个课程能够最有效地促进本园幼儿的身心发展,最有助于本园教师的专业成长,最大限度地保障本园的教育质量。
此外,还有一个问题必须强调。那就是虽然园本课程由校本课程衍生而来,但园本课程不同于三级课程体系下的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之外的部分,而园本课程则是一所幼儿园课程的整体性架构。也就是说,一个业已成熟的园本课程是其所属幼儿园独立、完整、自成体系的课程。当然,这是园本课程的理想状态。
就我国现状来看,只有少部分课程建设基础良好的幼儿园已经或有可能产出园本课程,相当数量的幼儿园仍需以蓝本课程为基础,结合自身特点对课程蓝本适当调整,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本园幼儿。因此,园本课程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艰巨的过程,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过程,是一个整体的、全面的课程改革过程,它需要幼儿园一代代教师的持守与努力。
园本课程与特色课程的关系
提到园本课程,有人会将其等同于所谓特色课程或幼儿园特色。
所谓“特色课程”,是部分幼儿园额外增加课程内容或强化突出特定领域的旗号。例如,那些以珠心算、外语、理财、机器人等为“特色”的幼儿园,其本质是在国家所规定的幼儿园教育内容之外增加内容;而那些以健康、数学、绘本阅读、智能开发等为“特色”的幼儿园,其本质是将现行的幼儿园教育内容中的某一领域(学科)或幼儿发展的某个方面作为重点来建设。
幼儿园特色是幼儿园在发展中自然形成并被凝练的特点,它往往体现为幼儿园整体或在某个方面所呈现的与众不同的印象。例如,有的园所环境有特色,有的课程资源开发有特色,有的管理有特色。园所特色不是外部强加或刻意制造出来的,而是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逐渐生长出来的。园所特色不是举办者或管理者自命的,而是能为他人所感受、体会到的。可以说,它是幼儿园的气质或底蕴。
事实证明,踏踏实实地加强园本课程建设会使得幼儿园至少在课程方面逐渐形成特色,我们强烈呼吁广大幼儿园立足现实,理性判断自身发展状况,扎实投入到课程建设中去,这样你的特色终会不言自明。
如何开发园本课程
如前所述,我国相当数量的幼儿园可能需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思路逐步推进园本课程的建设。各幼儿园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实事求是地对园所课程现状及相关条件进行评估,找出本园课程建设的优势、不足、机会等,做到对自身的充分了解。
评估的方面应尽量全面,如目前所使用课程的适宜性、园所的硬件条件、师资队伍的专业能力、课程资源的拥有及开发情况、获得外部专业支持的可能性等。这样做有助于为课程决策提供比较充足的信息,从而避免课程建设的盲从和盲目。
第二,精心选择适合本园的蓝本课程。
优质、适合的蓝本课程能为幼儿园课程建设奠定一个相对规范的基础,也能为教师体悟幼儿园课程的架构与要素提供模本。更重要的是,在今天,优秀的幼儿园蓝本课程的作者们在编写时已经考虑到了使用者的需求,最大限度地留出了其被园本化的空间,甚至会提出园本化的策略建议,这降低了幼儿园调整蓝本课程方案的难度和出错率。
第三,结合本园实际尝试对蓝本课程方案进行调整。
教师可以依据本班幼儿的兴趣或发展水平,依据本园可利用的课程资源,适当增加、删减或替换蓝本课程方案中的活动。需要注意的是,对蓝本课程的调整不应是随心所欲的,而应当具有充分的依据且经过必要的论证,幼儿园可以借助课程审议活动组织教师进行讨论,详细记录要调整的内容、调整的理由与依据、教师的主要观点、调整后的方案等。
第四,组织教师学习并掌握园本课程建设必需的一些技术方法。
在幼儿园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常常需要教师反复从事某些需要用到特定方法策略的活动,如调查、搜集、整理、管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设计主题活动等,掌握开展这些活动的程序和方法,可以保障园本课程开发过程的规范性与科学性。
当我们透彻、全面地理解了幼儿园课程的应有之义后,园本课程行动才是合理的、科学的、有质量保障的、符合课程规律和有益于幼儿身心发展的。这样,可以避免错误的、甚至反科学的所谓“园本课程”的泛滥,有利于治理课程乱象。
本文来源于网络,有删减。作者:张斌 (常熟理工学院学前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博士,南京师范大学学前课程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讲座专家,江苏省课程游戏化项目指导专家)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用,转载仅为学习交流用,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阅读
- ▪ 北师大教授边玉芳:做好入学准备,6岁前孩子到底应该学什么 2023-07-11
- ▪ 观点 | 虞永平:幼儿园课程中的家长参与和家长发展 2023-06-20
- ▪ 观点 | 虞永平:阅读是儿童内心的渴求!(请给孩子高品质的阅读) 2023-04-11
- ▪ 观点 | 吕武: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须以适宜儿童为前提 2023-03-07
- ▪ 观点 | 陶金玲:幼儿园传统节日活动开展的策略研究 2023-02-09
您还可以输入200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