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小长假,除了祭祀,家长还可以带孩子做这6件事
来源:亿童 2021-04-02
清明节是我们对祖先表达怀念与感谢的节日,是我国传统孝道文化最重要的体现之一,因此也被称为“中国的感恩节”。清明节即将来临,如何抓住这一传统节日的教育契机,给孩子不一样的节日体验呢?家长不妨陪孩子做这6件事!
聊一聊清明的由来
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也是传统节日。
约从唐代开始,人们由于清明上坟都要到郊外去,在哀悼祖先之余,顺便在明媚的春光里踏青出游。宋元时期,清明逐步形成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将寒食风俗与踏青等活动相融合的传统节日。
因此,清明既有慎终追远的感伤情怀,也有欢乐赏春的喜庆气氛。
讲一讲清明的“三候”
清明有三候
一候桐始华
和风撩动纯白的桐花
一切美好又如约而至
二候田鼠化为鹌
田鼠带走阴冷
雏鸟啼鸣暖春
世间万物向阳而生
三候虹始见
顶天立地的七色光彩
神秘且澄澈
谈一谈清明的习俗
清明节在历史发展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全国各地的习俗存在差异,但扫墓祭祖、踏青是共同的基本礼俗主题。这些有关清明的习俗,请一定讲给孩子听!
扫墓
扫墓,是指到墓地祭祀祖先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属于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
踏青
踏青时,除了登山临水、游览春光之外,人们还同时开展各式各样的体育娱乐活动,诸如放风筝、荡秋千、蹴鞠、牵钩(拔河)等。
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做“植树节”。
插柳
清明节正是柳树生长的时节,戴柳、插柳已成为清明节的传统民俗。自古以来,节日当天,人们有的是在门口或屋檐前插柳枝,有的在头上戴柳圈,还有的地方女子头上簪柳、男子身上配柳。
放风筝
风筝又称“纸鸢”、“鸢儿”,放风筝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尝一尝自制的青团
青团是清明节里少不了的食物,传统艾草青团散发着自然的青草味,一口咬下去,给了牙齿和舌尖极为柔软的触感,细细品味,能感觉到艾草微妙的颗粒感,里面包裹的豆沙由于拌了猪油,尝起来更加香甜滑口。
能吃上自己亲手制作的青团,绝对是一件幸福感爆棚的事情,快和孩子们一起来动手体验吧!
你需要准备:
艾草粉、糯米粉、纯净水、豆沙馅、蒸笼
制作步骤:
1.将艾草粉用沸水调成艾草汁,将艾草汁倒入糯米粉中搅拌,揉成大面团,并撕或切成小面团。
2.手上蘸一点纯净水,用手将小面团按压成圆饼状。
3.在面饼皮上放置豆沙,然后收口,并搓圆。
4.将包好的青团上锅蒸15分钟左右至熟。
——源自亿童主题学习包第2册
聊一聊生老病死
在祭奠亲人时,孩子可能会问到关于死亡的敏感话题。那么,家长也不要刻意回避这样的话题,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段、接受能力,适当地跟他聊聊,为孩子上一堂意义非凡的生命教育课。
我们可以这样告诉孩子,“春天有很多漂亮的花,可是过了一段时间,花就会慢慢枯萎、死亡。人也像花一样会去世,我们再也见不到了,而清明节就是人们祭拜和纪念已经去世的亲人的日子……生命是有限的,只有珍惜、积极地对待生活,才能让生命变得有意义。”
寻一寻春天的气息
在阳光明媚的四月里,带着孩子们走进生机勃勃的大自然最合适不过了,踏着绿油油的青草,踩着软绵绵的春泥,嗅着沁人心脾的花香,放一只风筝飞上蓝天,和“春姑娘”来一次亲密的约会吧!
教育无处不在。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我们在祭奠先辈、缅怀过去的同时也要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让孩子真正感受到清明节所蕴藏的内涵,过一个有收获的假期。

相关阅读
- ▪ 娃一入园就哭闹?做好这“六要六不要”,搞定分离焦虑很简单 2021-08-31
- ▪ 开学前,幼儿园各项准备工作有哪些?看这一篇就够啦! 2021-08-23
- ▪ 一所成功的幼儿园,从拥有一位有战略眼光的园长开始! | 园所管理 2021-04-12
- ▪ 春季入园时,请这样给孩子穿衣,既舒服又少生病! 2021-03-03
- ▪ 今日元宵!陪孩子一起做这6件事吧(转给家长) 2021-02-26
您还可以输入200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