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在家和在园表现不一致?

来源: 2023-03-06

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幼儿园有一套系统、固定的纪律规则,幼儿在长期遵守的过程中,心理上会形成定势,从而转化成一种习惯。而在家就不同了,没有各种规则的约束,加上孩子一哭闹,家长就容易妥协,孩子完全不需要自我控制,所以就变得越来越任性了。

  1. 老师给孩子树立了明确的规则,而家长没有。

老师会在一日保教活动中引导幼儿养成各种常规习惯,比如上学不迟到、见到老师问声好、勤洗手、多喝水、有序安静地午休、学习自己整理衣服、根据标识认识自己的毛巾和水杯等。

对比在家里,父母有时会忽视对孩子规则意识的培养,任由孩子发脾气、摔玩具,做自己想做的事而毫无限制,久而久之,孩子在幼儿园养成的良好习惯,回到家就会忘得一干二净。

  1. 老师对幼儿提出了明确的奖惩,而家长没有。

在幼儿园,如果表现得好,老师会口头夸奖,让大家向表现好的孩子学习,还会奖励小红花,给孩子满满的自豪感。

如果犯了错误,老师也会给予适度惩戒,比如去冷静角冷静,在这样的奖惩规则里,小朋友们都争相遵守纪律。

而在家里呢,父母有时没有对孩子的表现给予评价,甚至是轻易许诺,却兑现。日积月累,孩子会觉得无论做什么,都不会得到表扬或是惩罚,甚至很多规矩的惩罚措施都只是摆设,那么规矩也就没什么作用了。

  1. 老师给孩子树立了良好的榜样,而家长没有。

在幼儿园,老师要求幼儿养成良好规则的同时,自己也会严格遵守。比如要求幼儿上学不迟到,老师会提前先到,在门口迎接每一位幼儿,和他们问好。这种榜样的力量对孩子影响很大。

而有的家长在这方面做得些许欠缺,比如要求孩子不玩手机、早点睡觉,自己却手机刷不停、熬夜等,家长不能以身作则,孩子就会无所适从。

怎样减少孩子的“两面派”行为呢?

  1. 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请家长时刻提醒自己做孩子的表率,如果避免不了要做一些“禁止孩子做的事”,比如用手机工作,要提前跟孩子讲明白。

2.从小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首先,要让孩子认识到生活中处处充满规则,从而愿意学习、执行规则,并慢慢养成习惯。其次,制定的规则要让孩子易接受,比如告诉孩子积木是用来拼搭的,而不是扔着玩的,这样会比直接说“不许乱扔积木”效果要好得多。

  1. 用奖励积极地强化规则。

家长要多多发现孩子的得体行为,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赞许,这是认可孩子努力的有效方式。

希望家长朋友能够与教师多多交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家园合力,一起帮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 全部评论

您还可以输入200字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