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内向的孩子,父母应该强迫TA社交吗?

来源:亿童 2019-07-17

2012年年底,美国知名的就业指导机构美国大学与雇主协会发表了一份调查报告,其中提到了当代雇主们最期待在员工身上看到的优点,排名第一的是“在组织内部与外部与他人进行口头交流的能力”。

很明显,我们正处于一个外向偏好的时代,敢说、能说、会说的人在各种场合都有着优势。因此,不少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会因为性格内向而“吃不开”。

1.jpg

 实际上,内向跟外向最大的区别就是对外界刺激的需求量不同。外向的人对外界刺激的需求量大一些,内向的人对外界刺激的需求量小一些。内向或外向性格本身没有什么对错之分,但内向性格的孩子融入社会相对较为困难。

家长经常会担心类似的问题:“我儿子从小就性格内向,总喜欢自己一个人玩,现在孩子4岁了,看起来还是老样子,该怎么办?”

 家长的这种担心很容易转变成一些行动:报小主持人培训班、报口才班,或者强迫孩子去参加一些他本来不想去参加的活动。实际上,这些方法并不能解决问题,还可能产生南辕北辙的教育效果。

2.jpg

 那么,父母该如何引导内向的孩子更好地融入社交呢?以下四条建议值得尝试。

 1.给予接纳与尊重,内向的孩子才能更轻松

 外向或者内向,甚至是不合群,都具有相当的先天性因素,而且因人而异,家长应该认识到:外向不是社交的唯一前提条件,帮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社交模式更合理。

 不管孩子喜不喜欢与人打交道,孩子首先要能够很好地认同自己。我们不应逼迫内向的孩子爱说爱闹,也不能逼迫外向的孩子安安静静地干坐一整天。父母应接纳孩子的性格类型,并注意观察,多点耐心,让孩子找到最适合他自己的生活节奏与社交模式。

 3.jpg

2.尊重孩子当下的发展阶段,引导社交兴趣

孩子不是生来就能跟其他小朋友一起互动的,他的互动能力会随着年龄而逐渐发展。

 对两岁的孩子来说,同龄人游戏基本都采用“平行游戏”的方式。平行游戏指的是虽然同处在一个空间,但是基本上你玩你的,我玩我的。这也是孩子们爱抢玩具的原因,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不会一起玩,因此在玩具有限的情况下会出现争抢。

 三岁的孩子会逐渐发展出“旁观者游戏”的能力。例如,一个小朋友在玩游戏的时候,旁边一般还会有小朋友在安安静静地看着。

 三岁半以后,孩子们才开始掌握更加复杂的社会性游戏,并涉及更高水平的互动。例如“联合游戏”,具体指的是两个或者更多的孩子,通过共享或者转借玩具的方式来进行互动。

 4.jpg

五岁的孩子会发展到“合作性游戏”的阶段。到了这一阶段,孩子才真正开始与他人一起玩耍,轮流使用玩具,或者发起竞赛,甚至共同设计一些有规则要求的环节,如过家家,这就是一种良好的合作性游戏。

孩子参与同龄人社交的方式,其实是循序渐进的。父母如果想让孩子跟其他人一起互动,一定要注意,互动内容必须有跟孩子年龄段相匹配的趣味性和娱乐性,才能诱发孩子参与的兴趣。

 3.为孩子提供相应的物质基础、心理能量

 与同龄人互动的是孩子本人,但父母完全可以为他们提供相应的物质基础和心理能量。

 比如提前准备恰当的玩具,别让“玩起来”变成“抢起来”。最好不要给三岁以下的孩子们提供不可拆分的玩具,这非但不会鼓励他们合作,反而会刺激他们争抢。这个阶段的孩子本身就不擅长多人交互,所以才动不动就抢汽车、抢娃娃。给他们提供积木、多种模型、多本图书,才能解决问题。

 5.jpg

再比如提前跟孩子做好与人交流的情景演练,尤其是在进入一些相对正式的社交场合之前,比如聚会、看演出、参加活动等等。在投入新环境、接触新朋友之前,父母可以先跟孩子有一些情景演练,与孩子做一些社交游戏,同时给他适当的鼓励,让孩子感到自己对于即将到来的挑战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那么情况就会好很多。

 4.创造机会,让孩子拥有更多参与感

 在日常生活中,多给内向的孩子参与的机会,不要让他们只是“旁观者”,让孩子多一些通过努力就能“胜任”的体验。成人应该恰如其分地表达对孩子的需要,比如,“帮妈妈拎一下东西吧”,“帮妈妈洗洗菜吧”等等,孩子会非常乐意参与其中,并且在完成这些任务后获得成就感。而这一成就感,对未来伴随他一生的存在感、自我认同、责任感,以及自信心至关重要。

6.jpg

 最后,认同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在交流过程中非常重要。不管孩子做得好坏对错,首先要认可他当下的感受,有了这种同理心,内向的孩子才有更多被接纳的感觉,他才会表现得愿意积极融入群体,愿意继续与父母沟通,才不会将情绪积压在心里。

 

  • 全部评论

您还可以输入200字

加载中...